【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昌吉学院学报
主办:昌吉学院
主管:昌吉学院
ISSN:1671-6469
CN:65-1226/G4
影响因子:0.201342
被引频次:7329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疆昌吉市老龄人群医养结合认知及需求现状分(3)

来源:昌吉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0] 韩杨,李红玉.锦州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56-1460. [11] 孙海燕,汤晓峰,周丽华,等.慢性病健康管理

[10] 韩杨,李红玉.锦州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56-1460.

[11] 孙海燕,汤晓峰,周丽华,等.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8):1062-1064.

[12] 李玮玲,杜雪平,董建琴,等.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养老模式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887-4889.

[13] 祝费隐,潘桂行,闵亚婷,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现状及其对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作用和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4):128-130,137.

[14] 成秋娴,冯泽永,冯婧,等.我国发展社区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困境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5):334-336,380.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加剧,老龄人群对养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分别隶属于卫健委和民政行政部门管辖,各自独立运行,导致老龄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需求衔接不畅,部分老龄人群将医院作为养老院,长期占用医疗机构床位,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目前,国内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正积极探索研究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3],新疆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仅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疆昌吉市老龄人群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及需求现状为后续新疆地区医养结合和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1资料来源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昌吉市5个社区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2份,有效回收率99.2% 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医养结合相关文献、文件,咨询相关专家并结合社会学调查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含:①一般情况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配偶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医疗保险、慢性病种数、子女数量)、居住情况、养老方式、就医方便度、医养结合认知度。②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调查。ADL指一个人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每天所进行的必要活动。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分四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60分以上提示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60-4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③养老意愿调查:包括养老满意度、医养结合认知、需求以及模式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双人录入,通过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对象以60-75岁年龄段为主(83.0%);文化程度以小学学历为主(34.7%);75.60%的调查对象患有不同种类的慢性病;对养老状态满意的人数占比62.2%,居住状态以与配偶居住为主(62.3%)。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显示,73.0%的调查对象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良好,27.0% 调查对象养老满意率情况未患有慢性病的调查对象养老状态满意率高于患有慢性病的调查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医养结合认知情况2.3.1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影响因素。仅6.1%的调查对象通过专业途径了解到医养结合养?的调查对象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对养老状态满意、与配偶居住的调查对象偏向于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变量例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选择率χ2P养老状态 满意617(62.2) 不满意375(37.8)46.1居住方式 与配偶居住638(64.3)91.662.7<0.001 独居354(35.7) 医养结合理念认知情况。未患有慢性病的调查对象对社区护理上门服务认可率(χ2=6.290,P=0.021)、家庭签约医生认可率(χ2=5.410,P=0.039)以及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率(χ2=4.160,P=0.042)均高于患有慢性病的调查对象;对医养结合有明确需求的调查对象对家庭签约医生认可率也高于无医养结合需求的调查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02)。3讨论3.1 应加大对医养结合的养老宣传力度绝大部分受调查人群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这与部分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4-5]。由于目前政府机构推行的养老模式为“9073”模式,即90%的老龄人群居家养老、7%的人群在社区养老、3%的人群在养老机构养老。现有养老观念的根深蒂固加之老龄人群对新观念的接受过程缓慢,导致老龄人群对医养结合颇为陌生。对此,应系统培训社区工作人员,采取集中讲解与入户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对老年人群进行医养结合养老宣传。宣传过程中需考虑老龄人群年龄大、学历低、接受度低等因素,通过专业讲解引导老龄人群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避免老龄人群盲目选择或消极看待医养结合养老[6] 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老龄人群看护与照料问题严重研究发现只有约1/3的调查对象因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而需看护与照料,低于实际所占比例。这是因为部分中重度功能障碍老年人因身体状况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工作而被排除在问卷调查对象外,致使实际情况与调查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实际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老龄人群的看护与照料问题十分严重。因此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推行势在必行。通过推行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青岛、河南等地老龄人群的养老满意度显著提高[7-9]。同时,医疗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并轨执行能有效缓解老龄人群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与现行社会保险基?慢性病会影响老龄人群医养结合需求未患有慢性病的调查对象养老满意率、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率、社区护理上门服务认可率、家庭签约医生认可率均高于患有慢性病的调查对象。这一结论与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10]。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研究未患慢病人群自身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中近3/4的调查对象患有各类慢性病,与老龄人群中实际情况接近。因此可将慢性病筛查、健康管理、健康宣传等项目纳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针对慢性病予以早期筛查;改善患病人群生活习惯,通过合理治疗进一步提升生命质量;改善老龄人群的健康认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进而减少医疗与养老资源的浪费。部分地区已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上海部分医院通过成立慢性病管理团队的方式与社区医院共同制定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为社区老年人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构建健康管理模块,对各类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和知识宣教。江苏地区通过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小组的方式对老龄人群实行健康管理服务[11]。以上地区的经验作为创新性探索为研究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居住方式会影响医养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与配偶居住的老龄人群偏向于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有研究发现空巢老人更偏向于单纯的社区养老模式。分析认为与配偶居住的老龄人群居住状态与养老状态较为稳定,故偏向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12]。独居老人因缺乏相应的照护与关怀,身心状态欠佳,对社区养老或养老机构养老模式的需求更强烈。但相关研究表明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仍存在服务模式单一、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等问题,需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13]。国内多地也在相继探索多种模式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例如,上海等地率先实行“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载体,上门、日托或邻里互助为形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北京、浙江、广东也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并且获得重大突破,服务形式从单一化向项目化、集约化发展[14]。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内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经验,新增“家庭护理”与“社区巡诊护理”两项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减轻老龄人群因慢性病引起的生活障碍、半失能状态的病痛和经济负担。并且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中将家庭看护、家庭签约医生制服务、社区护理上门服务等项目进行资源整合逐步发展多样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参考文献[1] 沈俊.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8,31(3):76-79.[2] 陈洪珠,仇燕青,陈瑛,等.医养结合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探讨——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供需方调研[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4):2948-2954.[3] 李长远,张举国.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典型模式及优化策略[J].求实,2017,(7):68-79.[4] 吴侃,曹裴娅,钱佳慧,等.成都市中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8(3):455-459.[5] 肖畅,孙瑞华,刘梦,等.北京市医养结合定点机构周边社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可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7,30(2):22-25.[6] 刘稳,徐昕,李士雪,等.基于SWOT分析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11):815-817,822.[7] 谭睿.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践及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7(5):54-60.[8] 马宁,孙荣青,段峰,等. 河南省“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模式实践及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668-670.[9] 邓大松,郭婷.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浅析——以青岛市为例[J].卫生经济研究,2015(10):33-37.[10] 韩杨,李红玉.锦州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56-1460.[11] 孙海燕,汤晓峰,周丽华,等.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8):1062-1064.[12] 李玮玲,杜雪平,董建琴,等.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养老模式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887-4889.[13] 祝费隐,潘桂行,闵亚婷,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现状及其对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作用和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4):128-130,137.[14] 成秋娴,冯泽永,冯婧,等.我国发展社区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困境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5):334-336,380.


文章来源:《昌吉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cjxyxb.cn/qikandaodu/2020/0808/350.html


上一篇:乌鲁木齐市牛肉市场价格风险分析
下一篇:水文水资源管理系统在昌吉地区水利工程中的应